【志存高远这个成语指的是谁】“志存高远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。虽然这个成语在现代常被用来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目标,但它的出处却与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。
一、成语来源与含义
“志存高远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志存高远者,不以物欲而移其志。”意思是说,那些志向远大、胸怀广阔的人,不会因为物质欲望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该成语强调的是人应有坚定的理想和追求,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。
二、成语的指代对象
尽管“志存高远”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向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,但在古代文献中,常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具有远大抱负、立志成就大事的人物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诸葛亮。
1. 诸葛亮的“志存高远”表现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|
| 早年志向 | 诸葛亮年轻时便有“兴复汉室”的远大志向 |
| 隐居隆中 | 虽然隐居山林,但他并未放弃理想,而是等待时机 |
| 刘备三顾茅庐 | 得到刘备赏识,成为蜀汉丞相,实现人生理想 |
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写道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”,可见他并非只图安逸,而是心怀天下,志向远大。
三、总结
“志存高远”这一成语,虽然没有直接指代某一个人,但在历史上最常被用来形容诸葛亮。他不仅有远大的理想,而且在关键时刻能够把握机会,实现自己的抱负。因此,在文化语境中,“志存高远”往往与诸葛亮的形象紧密相连。
| 成语 | 志存高远 |
| 含义 |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| 常见指代 | 诸葛亮 |
| 适用场景 |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目标,坚持理想 |
通过了解“志存高远”的出处与代表人物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,也能从中获得激励,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保持初心,勇往直前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