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诗句既来之则安之的前一句是什么】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是一句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表达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接受和应对态度。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,原句为: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中的经典篇章,其前一句是“则修文德以来之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,就应该修养文德来招致他们。一旦他们来了,就要让他们安定下来。
这句古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以德服人的理念,强调通过自身的修养与仁政来赢得人心,而不是依靠武力或强制手段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论语·季氏》 |
原文句子 | “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 |
前一句 | 则修文德以来之 |
含义 | 对于已经到来的事物,应采取接纳和安抚的态度 |
用法 | 常用于表达对已发生事情的接受与处理方式 |
背景思想 | 儒家“以德治国”、“和而不同”的理念 |
通过了解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的出处与背景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,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处事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