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竹在胸什么意思】“成竹在胸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宋代文豪苏轼的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。原意是形容画家在画竹之前,心中已有完整的竹子形象,因此下笔时得心应手、毫不费力。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做事之前已有充分准备和把握,心中有数,信心十足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成竹在胸 |
拼音 |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|
出处 |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 |
原意 | 画竹前心中已有完整形象 |
引申义 | 做事有把握、心中有数 |
使用场景 | 表达对某件事的自信或准备充分 |
二、使用示例
句子 | 解释 |
他这次考试成竹在胸,信心满满。 | 表示他对考试内容熟悉,准备充分。 |
这个项目她早就做了详细计划,成竹在胸。 | 表示她在做项目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。 |
老师在讲台上成竹在胸,讲解清晰明了。 | 表示老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,从容不迫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胸有成竹、胜券在握、成算在胸 |
反义词 | 心慌意乱、手足无措、毫无头绪 |
四、总结
“成竹在胸”不仅是一个描述绘画技巧的成语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。它强调的是在面对挑战时,提前做好准备、心中有数的重要性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各种事务,拥有“成竹在胸”的心态,往往能让人更加从容、自信地应对问题,取得更好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