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处处闻啼鸟原文及解释】“处处闻啼鸟”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《春晓》。这首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之一,语言清新自然,描绘了春天清晨的宁静与生机。以下是对该句的原文、出处以及详细解释。
一、原文及出处
项目 | 内容 |
原文 | 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 |
出处 | 唐代·孟浩然《春晓》 |
作者简介 | 孟浩然(689年-740年),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,与王维齐名,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。 |
二、诗句解析
“处处闻啼鸟”一句,字面意思是: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也蕴含着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。
- “处处”:表示范围广泛,说明鸟鸣声无处不在,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。
- “闻”:听闻,说明诗人是通过耳朵感知到鸟鸣,并非亲眼所见,增加了诗意的朦胧感。
- “啼鸟”:指鸟儿的叫声,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。
整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,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早晨氛围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热爱之情。
三、整体赏析
《春晓》全诗如下:
> 春眠不觉晓,
> 处处闻啼鸟。
> 夜来风雨声,
> 花落知多少。
这首诗以“春眠不觉晓”起笔,写出诗人因春日酣睡而不知天已破晓;接着“处处闻啼鸟”,描绘出鸟鸣四起的春晨景象;后两句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,则由实入虚,表达对春光易逝的惋惜。
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 | 处处闻啼鸟 |
出处 | 《春晓》——孟浩然 |
含义 | 描写春天清晨鸟鸣不断,表现自然生机 |
表达情感 | 对春天的喜爱、对自然的赞美 |
诗歌风格 | 清新自然,富有画面感 |
作者风格 |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,语言质朴,意境悠远 |
通过“处处闻啼鸟”这一句,我们不仅感受到春天的活力,也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深情。这种简单而富有韵味的表达方式,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