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心安理得的意思是什么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听到“心安理得”这个成语。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情时内心坦然、没有愧疚感。那么,“心安理得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它的来源、用法和常见搭配又有哪些呢?下面将通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,为大家详细解析。
一、词语释义
心安理得:意思是心里安定,道理上也说得过去。形容人做事有理有据,内心没有不安或愧疚。
- 心安:指心理上的安宁。
- 理得:指道理上讲得通、站得住脚。
该词多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做某事时,因为行为正当、动机纯正,所以内心感到踏实、无愧于心。
二、词语来源
“心安理得”最早出自《左传》: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虽然不是直接出自此句,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儒家的伦理观念,强调行为合乎道德,内心自然安宁。
后来在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为“心安理得”,成为表达内心平静、行为合理的一种常用表达。
三、词语用法
- 结构:联合式
- 感情色彩:中性偏褒义
- 适用对象:多用于人,尤其是对自身行为的评价
- 使用场景:适用于日常生活、写作、演讲等场合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心安理得、问心无愧、无愧于心 |
反义词 | 惭愧不安、内疚自责、忐忑不安 |
五、例句展示
例句 | 解析 |
他做了好事,心中坦然,觉得心安理得。 | 表示行为正当,内心无愧 |
她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,即使有人质疑,她仍心安理得。 | 强调内心坚定,不被外界影响 |
这件事处理得当,他觉得心安理得。 | 说明行为符合道理,结果合理 |
六、总结
“心安理得”是一个表达内心安宁、行为合理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做事情时,因行为正当而感到内心的平静。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修养,也反映了对自身行为的自信与认可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心安理得 |
含义 | 心里安定,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|
来源 | 儒家思想,后发展为常用成语 |
结构 | 联合式 |
情感色彩 | 中性偏褒义 |
适用对象 | 人 |
用法 | 描述内心状态和行为合理性 |
近义词 | 问心无愧、心安理得 |
反义词 | 惭愧不安、忐忑不安 |
例句 | 他做了好事,心中坦然,觉得心安理得 |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学习,可参考经典文学作品或现代汉语词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