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时和年丰出处于哪里】“时和年丰”是一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丰收景象。它不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,也体现了古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。那么,“时和年丰”这一成语究竟出自何处?下面将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及相关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。
一、成语出处
“时和年丰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中的一段话:
> “时和年丰,人不疾疫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时令合适,年景丰收,人们不会生病疫病。从中可以看出,“时和年丰”最初是用来描述农业生产的良好状态,强调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。
此外,在《晋书·天文志》中也有类似表达:“时和年丰,百谷成熟。”进一步说明了该成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。
二、成语含义
- 时和:指季节适宜、气候温和。
- 年丰:指年景丰收、粮食充足。
合起来,“时和年丰”表示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盛世景象,多用于形容社会安定、农业繁荣的年代。
三、常见用法
用法类型 | 示例句子 | 说明 |
描述自然环境 | “今年时和年丰,庄稼长势喜人。” | 表示天气好,农作物生长顺利。 |
形容社会状况 | “国家强盛,时和年丰,百姓安居乐业。” | 表达国家富足、人民生活安定。 |
文学作品中 | “时和年丰,四海升平,民无饥寒。” | 常用于古文或诗词中,营造太平盛世的氛围。 |
四、相关文化背景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农业是立国之本,因此“时和年丰”不仅是对自然条件的赞美,更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种肯定。古人认为,只有“天时地利人和”相辅相成,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昌盛。
此外,该成语也常出现在节庆、祈福等场合,寄托人们对来年丰收的美好愿望。
五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时和年丰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、《晋书·天文志》 |
含义 | 指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景象 |
用法 | 描述自然环境、社会状况、文学作品等 |
文化意义 | 反映古人对农业、自然与社会和谐的重视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时和年丰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。在现代社会,虽然农业形式发生了变化,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