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不暇接的意思】“目不暇接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事物繁多、精彩纷呈,让人的眼睛来不及看清楚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视觉上的丰富和快速变化的场景,比如展览、风景、商品等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目不暇接 | 指眼睛来不及看,形容东西太多,看不过来。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(王羲之)尝在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;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后人因谓之‘兰亭’,而王右军书《兰亭序》尤得其妙,目不暇接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用于口语中,表示视觉上的忙碌或丰富。 |
语法结构 | 联合式,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应接不暇、眼花缭乱、琳琅满目 |
反义词 | 目不识丁、寥寥无几、枯燥乏味 |
四、使用示例
1. 展览馆里展品众多,令人目不暇接。
2. 新品发布会现场布置精美,观众看得目不暇接。
3. 城市夜景绚丽多彩,游客纷纷感叹目不暇接。
五、常见误区
- 误用对象:该成语强调的是“视觉上的忙”,不能用于听觉或其他感官。
- 过度使用:若频繁使用,可能显得语言单调,建议根据语境灵活替换。
六、总结
“目不暇接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适用于描述视觉上信息量大、内容丰富的场景。掌握其含义、用法及搭配,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,提升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。在实际使用中,要注意语境和对象,避免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