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秦穆公亡马原文和翻译】《秦穆公亡马》是出自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的一则寓言故事,讲述了秦穆公因一匹马被偷而引发的事件,最终通过宽容与智慧化解矛盾,展现出君主仁德与治国之道。以下为原文及翻译,并附有总结表格。
一、原文:
> 秦穆公亡马,歧下野人得而食之,其御曰:“彼必死矣!”公曰:“君子不以畜害人。”于是弗责。明年,晋攻秦,穆公蒙矢石而战,岐下野人闻之,皆争自奋,遂败晋师。
二、翻译:
秦穆公丢失了一匹马,有人在岐山下捡到并吃掉了。他的车夫说:“这个人一定会被处死!”秦穆公说:“君子不应该因为牲畜而伤害人。”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。第二年,晋国攻打秦国,秦穆公在战斗中身受箭矢和石头攻击,岐山下的那些人听说后,都争先恐后地参战,最终打败了晋军。
三、与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 |
主题 | 君主仁德、宽容待人、善有善报 |
人物 | 秦穆公、岐下野人、车夫 |
情节 | 马失、野人食马、穆公不责、野人助战、晋军败 |
寓意 | 宽容能赢得人心,仁政可得民心 |
启示 | 为人君者应心怀仁厚,以德服人 |
四、思考延伸
这个故事虽然简短,但蕴含深刻道理。秦穆公面对自己失去的马,选择不惩罚食马之人,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统治者的胸襟与智慧。正是这种宽厚之心,使得他在后来面临危机时,得到了曾经被他宽容的人的帮助,从而转危为安。这说明了“德”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,也反映了古代儒家“仁政”思想的实践。
结语:
《秦穆公亡马》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道德教育的典范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领导者,不仅要有能力,更要有胸怀;不仅要懂权谋,更要懂得仁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