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师旷撞晋平公文言文翻译原文】一、
《师旷撞晋平公》是一篇出自《说苑·正谏》的古代寓言故事,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师旷为了劝谏君主晋平公而“撞”其车马的故事。文章通过这一情节,展现了师旷忠诚、机智、敢于直谏的性格特点,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君主进谏的智慧与勇气。
故事中,晋平公因年老而自认为已无用,不愿接受忠言。师旷则以“盲臣”自居,巧妙地以“耳不聪,不能闻善言”为由,借“撞车”来提醒君主应当听取贤臣意见,不可固执己见。最终,晋平公被师旷的诚心和智慧所打动,接受了劝谏。
这篇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体现了古代儒家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的思想,也展示了士大夫在政治中的角色与责任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及白话翻译对照表
文言文原文 | 白话翻译 |
晋平公问于师旷曰:“吾年七十,欲学,恐已暮矣。” | 晋平公问师旷说:“我年纪七十了,想学习,恐怕已经晚了。” |
师旷曰:“何不炳烛乎?” | 师旷说:“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?” |
平公曰:“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?” | 晋平公说:“哪里有作为臣子却戏弄君主的呢?” |
师旷曰:“臣闻之,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。炳烛之明,孰与昧行乎?” | 师旷说:“我听说,少年时喜欢学习,就像太阳初升时的光芒;壮年时喜欢学习,就像中午的阳光;老年时喜欢学习,就像点燃的蜡烛。点燃蜡烛的光明,怎么比得上在黑暗中行走呢?” |
平公曰:“善哉!” | 晋平公说:“说得对啊!” |
于是遂命左右曰:“趣驾,予师旷。” | 于是命令左右说:“快准备车马,我要去见师旷。” |
师旷乃撞其车,曰:“臣闻之,君有过而不谏者,非忠臣也。今君年老,犹未闻善言,是臣之罪也。” | 师旷于是撞了晋平公的车,说:“我听说,君主有过错却不劝谏的人,不是忠臣。现在您年老,还没有听到善言,这是我的过错。” |
三、总结
《师旷撞晋平公》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历史故事,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政治寓言。它强调了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的精神,同时突出了忠臣应具备的品质:敢于直言、善于劝谏、不畏权势。
师旷以“撞车”这一行为,既表达了对君主的尊重,又巧妙地传达了劝谏之意,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智慧与担当。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威时,也要保持独立思考与责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