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[涕泗横流]是什么意思】“涕泗横流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伤、感动或情绪激动时流泪不止的状态。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情感的强烈,也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 | 涕泗横流 |
拼音 | tì sì héng liú |
出处 | 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:“子路曰:‘吾闻之也,君子不以人之亲而弃其亲。’于是涕泗横流。” |
释义 | 泪水和鼻涕一起流下,形容极度悲伤或感动时流泪的样子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描写人物情绪激烈时的情景。 |
近义词 | 悲痛欲绝、泪如雨下、泣不成声 |
反义词 | 喜笑颜开、无动于衷、漠不关心 |
二、成语解析
“涕”指眼泪,“泗”指鼻涕,合起来表示泪水和鼻涕同时流出。在古代,人们常用“涕泗”来表达悲痛的情绪,因此“涕泗横流”多用于描写人物因悲伤、喜悦、感动等强烈情绪而无法自持的状态。
此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见,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心理变化时,能够增强情感的表达力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悲剧结局 | 他听完母亲去世的消息后,涕泗横流,久久不能平复。 |
感动时刻 | 看到孩子考上大学,父亲激动得涕泗横流。 |
羁绊深厚 | 久别重逢的老友见面,两人涕泗横流,喜极而泣。 |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涕泗横流”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符合“极度情绪波动”的情况,避免误用。
- 虽然“涕泗横流”常用于悲伤情境,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表达极度感动或喜悦。
五、总结
“涕泗横流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强烈情绪下的流泪状态,尤其适用于悲伤、感动或激动的场合。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,也增强了文字的情感张力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