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道貌岸然是什么意思】“道貌岸然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经、有道德,实际上却行为不端、虚伪做作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多用于批评那些外表道貌岸然、内心却自私自利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道貌岸然 |
拼音 | dào mào àn rán |
出处 | 《宋史·儒林传》:“道貌岸然,而心如蛇蝎。” |
含义 | 表面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,实则内心奸诈、虚伪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,也可自嘲。 |
近义词 | 虚伪做作、口是心非、表里不一 |
反义词 | 真诚坦率、光明磊落、言行一致 |
二、成语解析
“道貌”指的是表面上的道德模样,“岸然”则是指严肃、正经的样子。合起来就是说一个人虽然看起来很正派、很有修养,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。这种人往往在公众面前表现得非常正直,但在私下却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。
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伪君子、假正经的人,比如某些官员、商人或公众人物,在媒体面前高谈阔论道德,背地里却干着违法乱纪的事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批评他人 | “他平时道貌岸然,其实私底下却贪污受贿。” |
自我反思 | “我以前也常常道貌岸然,现在才明白做人要真诚。” |
文学作品 | “小说中的反派角色总是道貌岸然,让人难以信任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道貌岸然”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,强调的是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之间的巨大反差。它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“正经”所迷惑,要学会看透事物的本质,保持真诚和善良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避免成为“道貌岸然”的人,而是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。只有这样,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