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多言何益的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多言何益》出自《墨子·公孟》,是一篇强调“少言”与“慎言”的经典文章。文中通过孔子与子路的对话,指出“多言无益”,主张言行一致、注重实效,反对空谈和虚伪之辞。文章思想深刻,语言简练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本文将从原文、翻译、核心观点三个方面进行梳理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,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文章内容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内容 | 原文 | 翻译 |
引言 | 子路曰:“多言有益乎?” | 子路问:“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吗?” |
回答 | 孔子曰:“言未发而知其心,言既发而知其志,是故多言何益?” | 孔子说:“话还没说出口就知道他的心思,话已经说了就明白他的意图,所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?” |
观点 | 多言者,不善也;寡言者,善也。 | 多说话的人,往往不善于表达;少说话的人,才真正懂得言语的价值。 |
建议 | 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 | 君子应当注重根本,根本确立了,道自然就会产生。 |
结论 | 言多必失,不如守中。 | 话说多了必定会有失误,不如保持中庸之道。 |
三、核心观点总结
1. 慎言重行:文章强调“言”与“行”应相辅相成,但更重视行动而非空谈。
2. 言简意赅:过多的语言未必带来好处,反而容易暴露缺点或引起误解。
3. 以德服人:真正的君子应注重内在修养,而非靠言语取胜。
4. 重实质轻形式:文章批判了浮夸之风,提倡务实精神。
四、结语
《多言何益》虽篇幅不长,却蕴含深刻的哲理,对现代人仍有重要启示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学会“少言”、“慎言”显得尤为重要。它提醒我们:言语的价值不在于数量,而在于是否真诚、是否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