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煮鹤焚琴的意思是什么】“煮鹤焚琴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破坏或糟蹋,常带有惋惜和讽刺的意味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人对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,强调了对高雅、精致之物的不尊重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煮鹤焚琴 |
拼音 | zhǔ hè fén qín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王敦既以权势自居,遂专擅朝政,凡所举动,皆由己出。时人谓之‘煮鹤焚琴’。” |
含义 |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,或用不当的方式对待高雅的艺术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对美好事物的破坏行为,也可用于讽刺人的行为不当。 |
近义词 | 荒唐可笑、毁坏珍品、暴殄天物 |
反义词 | 珍爱艺术、保护文物、善待美好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煮鹤焚琴”最早见于《晋书·王导传》,原意是说有人将仙鹤煮了吃,把琴烧了当柴火,比喻浪费珍贵的东西,不识其价值。后来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学性的表达,用来形容对艺术、文化或情感的漠视和破坏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煮鹤焚琴”常被用来形容一些人不懂得欣赏美,反而去破坏它,比如:对一幅名画随意涂鸦、对一首好诗不屑一顾、对一段感情轻易放弃等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文艺评论 | “他不仅不珍惜这幅画,还把它撕碎了,真是煮鹤焚琴。” |
日常生活 | “你这样对待她的作品,简直是煮鹤焚琴。” |
教育场合 | “老师批评学生乱写乱画,说这是对艺术的亵渎,简直煮鹤焚琴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煮鹤焚琴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,也提醒人们要懂得欣赏和保护有价值的事物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避免“煮鹤焚琴”的行为,珍惜身边的美好,尊重艺术与文化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文化背景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