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血沉是什么】血沉,全称“红细胞沉降率”(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, ESR),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,用于评估体内是否存在炎症、感染或其他疾病。虽然它不是一种特异性很高的指标,但作为初步筛查手段,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。
血沉的原理是:在一定时间内,红细胞在抗凝血中下沉的速度。正常情况下,红细胞由于表面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,不易聚集,因此下沉速度较慢。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,如炎症或免疫反应增强时,红细胞会因血浆中蛋白质的变化而更容易聚集,导致下沉速度加快。
血沉的意义与应用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在抗凝血中下沉的速度 |
检测方法 | 通常采用魏氏法(Westergren method)或自动血沉仪 |
正常范围 | 成人男性:0-15 mm/h;女性:0-20 mm/h(不同实验室标准略有差异) |
升高意义 | 可能提示炎症、感染、肿瘤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|
降低意义 | 极少见,可能与红细胞增多症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 |
注意事项 | 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、饮酒,保持空腹状态 |
血沉的局限性
尽管血沉是一个有用的辅助诊断工具,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:
- 非特异性:血沉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不能单独用于确诊某种疾病。
- 受其他因素影响:如年龄、性别、贫血、妊娠等都可能影响血沉值。
- 需结合其他检查:通常需要结合C反应蛋白(CRP)、白细胞计数、影像学等综合判断。
总结
血沉是一项简单、快速且成本较低的血液检查,常用于评估身体的炎症状态。虽然它不能直接指出具体的病因,但在临床中对疾病的初步筛查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。对于有持续不适或疑似炎症症状的人群,建议定期进行血沉检查,并根据医生建议进一步排查潜在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