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调歌头苏轼作者简介】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,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、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首词及其作者,以下将从苏轼的生平背景、文学成就及作品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四川眉山人,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政治家、书法家和画家。他不仅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还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,开创了豪放派词风。
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创作于公元1076年,当时苏轼在密州任职,正值中秋佳节,他借月抒怀,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
这首词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,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全词以“明月几时有”开篇,引出对宇宙、人生的追问,最终归于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好祝愿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
二、作者简介表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苏轼 |
字 | 子瞻 |
号 | 东坡居士 |
出生年份 | 1037年 |
去世年份 | 1101年 |
籍贯 | 四川眉山 |
身份 | 文学家、政治家、书法家、画家 |
文学地位 | 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豪放派词人代表 |
代表作品 |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、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等 |
创作风格 | 意境开阔,语言洒脱,情感真挚,富有哲理性 |
人生经历 | 曾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,后又多次迁徙,仕途起伏 |
思想主张 | 倡导儒释道结合,主张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 |
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,苏轼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,更是一位历经磨难却始终保持豁达心态的智者。他的作品至今仍广为传诵,影响深远。而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作为其中的经典,更是成为了中秋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