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席卷天下出处于哪里】“席卷天下”是一个极具气势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种强大的力量或影响力迅速扩展、覆盖广泛范围。那么,“席卷天下”这个词语究竟出自何处?本文将从出处、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席卷天下”最早见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文为:“项王曰:‘吾闻之,天命如此,岂非天哉!’于是乃欲东渡乌江。……其势足以席卷天下。”这句话描述的是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虽然失败,但他的势力和影响仍然非常强大,足以“席卷天下”。
后来,“席卷天下”逐渐成为一种文学表达,用来形容某种力量、政策、思想或事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,能够迅速占领整个局势或社会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席卷天下”多用于形容一种强势的扩张行为,比如市场、舆论、政治运动等。它不仅强调范围广,还隐含着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展卷天下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原文出处 | “其势足以席卷天下” |
含义 | 形容力量或影响极其强大,能迅速覆盖广泛区域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舆论等领域的广泛影响 |
近义词 | 横扫千军、风卷残云、席卷一切 |
反义词 | 点到为止、局部影响、微不足道 |
现代使用 | 常用于新闻报道、评论分析、历史研究等领域 |
三、结语
“席卷天下”虽源于古代文献,但在现代依然具有极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。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,还是对现实事件的描述,这一成语都能精准地传达出一种宏大而不可忽视的态势。了解其出处与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汇,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。